2018年9月28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将群贤毕至,共襄盛举。这是学院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件大事,也是文经人续写光荣与梦想的新起点!院庆筹备工作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校友和师生员工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在此,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院庆日(9月28日)当天,学院将邀请专家、领导和部分校友代表莅校参加高端论坛及庆典等活动,现发布《庆祝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建院十五周年高端论坛议程》,敬请周悉。感谢您的到来!
时间:2018年9月28日全天,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半场
主论坛:上午8:00-12:00
分论坛:下午14:00-17:00
地点:主论坛: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文体中心
分论坛:1、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一教二楼多功能厅
2、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二教六楼会议室
第一阶段:开幕式(8:00-9:25)
1、入场仪式——嘉宾签到(8:00-8:10)
2、播放学院宣传片(8:10-8:20)
3、烟台大学领导致辞
4、烟台市人民政府领导致辞
5、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会长、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长马杰致辞
6、国家督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执行会长孙霄兵讲话
7、知行书院、金融投资研究院、创新创业学院、机器人应用研究院、休闲产业研究院揭牌
8、论坛开幕(点亮水晶球)
第二阶段:论坛主旨报告(9:30-11:30)
1、题目:一流本科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
主讲人:韩 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9:30-10:10)
2、题目:应用型高校建设现状与评价
主讲人:孙 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0:10-10:50)
3、题目: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流本科教育
主讲人:李立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10:50-11:30)
第三阶段:圆桌对话(11:30-12:00)(备注:视前面议程时间而定)
邀请嘉宾:
1、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原党组成员、副董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康宁
2、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韩民
3、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
4、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国栋
5、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会长、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长马杰
第四阶段:分论坛(14:00-17:00)
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一教二楼多功能厅)
(1)报告题目: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与职业发展——利用ICT提升学术影响力
主讲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国栋(14:00-15:00)
(2)报告题目:OBE课程体系与课程设计
主讲人:北京大学博士、德州学院原副院长巩建闽教授(15:00-17:00)
2、山东省独立学院年会(14:00-17:00)
主题:“新法新政下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选择”(二教B区六楼会议室)
邀请嘉宾:韩民 马杰 山东省教育厅领导
参会人员:山东省各独立学院院长
3、校友论坛(14:30-17:00)
参会人员: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校友
4、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未来的建设与发展(16:00-17:00)
参会人员:曾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师
第五阶段:烟台大学文经学院15周年院庆晚会暨2018级迎新晚会
1、时间:2018年9月28日19:00-22:00
2、地点: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体育场
专家简介
孙霄兵 1978年2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学习,1982年1月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育部人事司综合处副处长、处长、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现任国家督学、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科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华诗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2006年完成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后研究。2013年上半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著有《受教育权法理学—一种历史哲学的范式》《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合著)《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教育法理学》(合著)等。编有《外国教师法选编》《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教育法制建设新实践》《新编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等。出版有诗集《微笑之境》《我希望》《孙霄兵古典诗词文集》等;古典文学研究著作《汉语词律学》《沉郁词》。多次荣立三等功,2014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康宁 中共党员,北大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台长,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原党组成员、副董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2003年在教育部工作,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和新闻发言人。2003-2014年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2014-2017 年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与教育传媒。多次主持和参与国家战略规划和教育政策制定及重大课题研究,如《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国的崛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版),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等领域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学术专著《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中文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英文版美国麦格劳希尔 2016 年版)、《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走进哈佛课堂》(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 年版)等。研究成果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优秀课题,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先后主持制作了 4 万多分钟导向正确、艺术精湛、富有教育特色的优秀影视纪录片,曾多次获国内外重要纪录片奖项,其影视作品先后获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金熊猫奖等。
韩民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1982至1988年作为政府公派留学生赴日留学,先后获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名古屋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教育政策研究。历经副研究员、研究员、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心主任助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教育政策研究涉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等领域。曾作为起草组成员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制工作。现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孙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涵盖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国际比较研究。主持和参加几十项国家级及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委重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著作百余篇(部)。参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等重要文件的研究工作;主持的《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发展对我国职教体系建设的启示》、《应用型大学设置标准与评估标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监测与评估》等研究成果对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立国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教育思想史。 社会兼职: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执行主编,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主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分规划专家组成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试点学院”专家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西方教育思想史》专家组成员。主要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委托课题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著有《西方教育思想史》《大学战略管理导论》《古代希腊教育》《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等多部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将等奖项。
赵国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博士生导师,微课技术实验室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和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院副院长(挂职)。目前任“国际信息研究学会”中国分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并兼任“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专家,曾长期担任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大赛评审专家,任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客座教授。2017年被聘为新疆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学信息化和网络教学,首创基于快课技术的“PPT云课堂教学法”。曾主持和参与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基会、教育部和高教学会的研究课题。目前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的教育扶贫与教育公平研究”。
在研究成果上,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技术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4本,英文专著1部,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自2013年至今,发起并主持“微课、慕课和PPT云课堂教学法”培训项目,主旨是以信息技术来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和云课堂等来提升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软实力。
巩建闽 德州学院原副校长,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数学、计算机专业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数理统计、计算机、高等教育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编写教材多部。近十余年来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课程的研究,著有《高校课程体系设计研究——兼论OBE课程设计》。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大学教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以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相关论文、文章20余篇,多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兄弟院校转载,有的被求是理论网、人民网、新华网、教育部、清华大学等转载。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2018年9月27日